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论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世俗性特征

来源:实用肿瘤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世俗”一词在学术界多与“神圣”义项对举,尤其是受到西方“世俗化”哲学思潮的影响,加之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界关于文学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大讨论,使得这一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

“世俗”一词在学术界多与“神圣”义项对举,尤其是受到西方“世俗化”哲学思潮的影响,加之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界关于文学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大讨论,使得这一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明显的扩展,意义变得多元而丰富。但“世俗”一词,在古代文献中自有其内涵。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言:“施教导民,上下和合,世俗盛美,政缓禁止,吏无奸邪,盗贼不起。”[1]3767“世俗”意谓社会之风俗习惯。又及《庄子·天地》有:“夫明白入素,无为复朴,体性抱神,以游世俗之间者,汝将故惊邪?”[2]394《天下》篇有:“不遣是非,以与世俗处。”[2]963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云:“其所语,世俗之所知也,毋殊绝者,而天子独喜。其事祕,世莫知也。”[1]585皆指人世间。在时间的绵延里,“世俗”中逐渐汇聚了圣人与庸人,产生了高雅和鄙陋的分别。如屈原《渔父》云:“安能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[3]《孟子·梁惠王》云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也。”[4]而这种雅和俗的碰撞正好构成了整个“世俗”的丰富性和多元性。要之,“世俗”指的是众多人组成的一个生活空间,是一种“活生生的多重实在”[5]205。它充满了悲欢离合之情,凝聚了“饮食男女”之欲,“思无邪”的诗歌、“经国之大业”的文章很难将其丰富性绘于笔端。所以有“小说家者流”,将“道听途说”“街谈巷语”里实实在在的世俗生活记录了下来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在中国古代,小说是“名正言顺的世俗之物”[5]196。尤其是随着历史的变迁,世俗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。《老残游记》作为晚清古典小说的代表,继承传统小说世俗性的同时,由于创作主体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,更使其彰显出独特的世俗性。

《老残游记》以老残(亦即刘鹗本人)为观察者,采用第一人称为主的限知视角记述游历中的见闻感受。老残是一个手持铃铛,游走四方的江湖郎中,与平民百姓打成一片;同时他又是一个热爱山水风景,妙歌乐曲,随身携带数卷古书,随性赋诗的读书人,其身份的多重性正为《游记》表现“世俗”奠定基础。老残之游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,即山水之游、社会之游、心灵之游。[6]442三者层层深入,呈示生活的多重实在。山水之游体现了世俗生活的审美情趣,洋溢着诗性美;社会之游展现了世俗中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寄托了观察者对人性的观照;心灵之游表现了老残对于国之现状,民之未来的思索,带有明显的现实关怀。要之,刘鹗对风土人情之美的倾情描绘以及对国事民泽的思考共同诠释出《老残游记》的世俗性特征。

一、风土人情中的世俗美

(一)自然风物中的诗性之美

鲁迅先生说《老残游记》“叙景状物,时有可观”[7]186,尤其是对大明湖、黄河冰冻,以及大鼓书等风土习俗的描写,皆可谓生意盎然。如刘鹗在第三回的自评文中说“第二卷前半,可当《大明湖记》读;此卷前半,可当《济南名泉记》读。”[6]75在他笔下,大明湖与周围的街市相映成趣,尤其是岸边密密的芦苇花在带着水气的斜阳映照之下,仿佛给城市铺垫了一层温柔的红绒毯。此情此景,沉寂了街市的喧嚣,增添了世俗生活的恬美与适意。作者在《老残游记》中留下的这种诗意之笔不胜枚举,即使是在黄河凿冰这种生活琐事的描写中也浸淫着精致的美感。例如第十二回凿冰之后的月光山色:

云也是白的,山也是白的,云也有光,山也有亮光,只因为月在云上,云在月下,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。那山却不然,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,被那山上的雪反射过来,所以光是两样子的。[8]133

观察之细致,让人叹服,俨然科学报告之语。胡适评述说:“只有精细的观察能提供给这种描写的底子;只有朴素新鲜的活文字能提供给这种描写的工具。”[6]388确为“活文字”,是作者深入生活,潜心观察、体验的结果。但胡适也忽略了隐匿在文字背后,以卓越的艺术才华烘托而出的诗意:从分辨不出的一片雪白,到看得出云的白、山的白、天的白,月光下的一切显得那么灵动而赋有情致,或朦胧或清晰,两样谐于一体,散发出自然的气息。上述湖光山色之美妙与灵动丰富了世俗生活的诗情画意,而作者笔端的一些风俗习惯则为世俗生活增添了富饶的兴味。这一兴味主要表现在对王小玉唱大鼓书情境的描写中。作者深谙音乐感受来自听觉,形容时用以比喻,即“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:初看傲来峰,峭壁千仞,以为上与天通;及至翻到傲来峰顶,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;及至翻到扇子崖,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,愈翻愈险,愈翻愈奇!”[8]20-21先发挥无尽的想象,再把想象落到实处。以登山为例,调动读者熟悉的人生体验,引起共鸣,渲染大鼓书音韵之美的同时也增添了小说的生活情趣。让读者随着小说中的人们在歌声中如痴如醉,于一派诗意中感受世俗生活之魅力。

文章来源:《实用肿瘤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zlzz.cn/qikandaodu/2021/0331/652.html



上一篇:庶族文士与贞观时代的谏诤之文
下一篇:靶向性氧化石墨烯白术内酯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及

实用肿瘤杂志投稿 | 实用肿瘤杂志编辑部| 实用肿瘤杂志版面费 | 实用肿瘤杂志论文发表 | 实用肿瘤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实用肿瘤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